處于百年大變局的新時代,我們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對象也都發(fā)生了翻天復地變化,如果我們老師在教育過程還秉持著原來所謂的傳統(tǒng)師道尊嚴的教育理念,就非常有可能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這不,近年來有關于與教師的師德問題的新聞在網(wǎng)絡和報刊上屢見不鮮。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實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的學習,思想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才能做到符合新時期的教育且走進學生內心的教育!為此,我經常研讀關于新時期的教育理念的相關書籍,并且有幸遇見和拜讀了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書,大有收獲,很多認識和理念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
書中有一篇標題雖是“教化的困惑”,但是文中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劉教授對時下道德教育的憂慮以及對教育問題復雜性深刻見解。
本書中有關于道德教育論述一節(jié)中“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一篇,能夠感覺到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不同階段學生要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而且采用的教育方式也要接地氣易于孩子接受并且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才能促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當然也包括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當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劉教授主張以弘揚中華美德故事來喚醒孩子對道德情感的認知,并且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對道德情感有較高一層次的要求。讓孩子在故事中形成自我教育,而不是教條主義式的說教。
個人認為這種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我認為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美好的,純凈的,都因該是被美好的故事浸潤著的。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小在心靈深處種下善良的種子,長大后才會有悲天憫人情懷和恩澤天下的氣度。故事的閱讀能夠擴展孩子平時不能夠擁有的情感體驗,也必然潤澤孩子的善良的心田。
當然美德小故事也許不如名著來得嚴密和深刻,但這類的小故事往往通俗易懂且能夠直指人心,潛移默化地從心靈深處影響孩子。優(yōu)美敘事的是讓孩子直接體驗、感受,而不是讓人被動的接受規(guī)范的教條和律令。人,或許會反感以講道理為主的規(guī)范德育,但卻無法拒絕美德故事對心靈的關照和沐浴。
總之,教育就是愛,愛也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lián)?!皭坌挠?不僅僅是一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xiàn)。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的事業(yè),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持續(xù)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寄托在故事中,讓孩子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吧!
作者:阜陽北外新華高中部 鄭洪宇 主編 :張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