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歷史后,對古代的科舉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對《儒林外史》這部小說饒有興趣。
小說的故事背景是清朝時期,作者吳敬梓對八股取士恨如仇敵,他看透了當時政治的黑暗與社會風(fēng)氣的腐朽,批判了封建科舉制度的弊端、多數(shù)讀書人人格的墮落以及在追求名利時的變態(tài)丑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地展示了知識分子在科舉制度下人性的變質(zhì)、心靈的麻木虛榮、精神的腐敗墮落,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官僚主義以及整個社會風(fēng)氣腐敗變質(zhì)的現(xiàn)實。
《儒林外史》妙就妙在它開篇贊美了一個鄉(xiāng)村少年王冕,自小家庭貧困,他磊落灑脫、淡泊名利,畫得一手好荷花,在當?shù)匦∮忻麣?,不愿結(jié)交官紳,不慕高官厚祿,回到家中孝順老母親。
就是這樣一個少年,不論古時或今日都難能可貴,更與后文范進等人形成鮮明對比。范進是一名老童生,考試屢次不中,飽受丈人胡屠戶的冷眼與謾罵,因被可憐中了個相公,想去鄉(xiāng)試,卻被丈人罵的摸不著門,竟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后來他瞞著丈人去鄉(xiāng)試,得知自己中榜后,高興得瘋了。丈人一巴掌將他打醒后一反常態(tài)地對他一頓猛夸:“才學(xué)又高,品貌又好”。作者借這個故事諷刺那些貪圖富貴、享受名利以及做事兩面三刀、趨炎附勢的人。
書中有句話著實巧妙:“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以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蠟?!倍颊f物質(zhì)名利不重要,可它一旦出現(xiàn),便是人人追求的對象,然而越是期待也越是失望,不如踏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生活中并不缺少踏實謙遜的人,他們是精神和行動上的巨人。為了夢想腳踏實地拼搏,無疑給人們帶來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奧運冠軍、游泳運動員張雨霏,出色的天賦以及良好的水性讓她自幼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這位賽場上叱咤風(fēng)云的姑娘背后也有著鮮為人知的艱辛付出。她曾因患得患失跌入谷底,自我懷疑,200米蝶泳曾是她畏懼的項目,但她笑對挑戰(zhàn),用陸上力量提升帶動水上訓(xùn)練,步步推進,最終在賽場上突破自我,成為世界冠軍。
再拿醫(yī)護工作者為例,他們中大多默默無聞,卻愿意離開親人奔赴抗疫一線,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靶鹿凇逼陂g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中,哈爾濱市就有這樣一位醫(yī)護工作者兼母親——閆曉紅。她抵達西安的疫區(qū)后,迅速投入抗疫一線,像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般堅定。閆曉紅為確診患者加油打氣,為小病號講故事、梳頭發(fā),還經(jīng)常放棄休息時間認真培訓(xùn)。一位治愈患者深有感觸地說:“這是我人生中一段很難熬的日子,是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走出了這段崎嶇的路程......”醫(yī)護人員踏實地守住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就像冬天里一件“大棉襖”的存在,讓人溫暖踏實。
讀完《儒林外史》 ,每當我感到厭倦與疲憊時,總會想起王冕和范進的故事,問自己“你真的認真走好每一步了嗎?你真的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了嗎?”在今天, 思想的古板無疑是“現(xiàn)代科舉”,我們不應(yīng)被困在過去。有句話說:“路要朝前走,人往未來看”,尤其是我們新時代青少年,更應(yīng)該腳踏實地,活躍思維,走出狹隘,跳出“現(xiàn)代科舉”!
我想到毛主席給柳亞子先生的一首詩中寫道“牢騷太盛防腸斷,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這句話同樣告知我們,要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事,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事情,相信前途光明,未來遠大。
作者:金凡舒(合肥市第三十中學(xué))指導(dǎo)老師:凌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