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有捕麂者武功也,仁宗在位,國泰民安,海宴河清。然時有黠猾吏者,常欲以瑞名奉上,上雖明德,終不免為此所媚。
武功善捕,其名播于郡中。郡以在位久,時無升遷,得聞武功名,喜而詔之,令之捕奇以供上。武功對曰:“此間有奇,似為瑞,形若鹿而體態(tài)輕盈狀如小狗,極異,鳴如嘰嘰,蓋為郡中之獨也。”郡聞此言,舉手賀曰:“善,汝可捕之,此供上之事,汝之福也?!蔽涔ν丝じ?,回己室中,取弓一張,箭置于后,往獵之。
有廣德山方百里,景色清幽,武功至此間,四顧之。獨見木葉蕭蕭,怪石亂臥,飛鳥無跡,鳴蟲無聲,實怪也。武功覺其異,慎之。忽四周嗚嗚似狼,武功駭,舉其弓,持滿欲射之。未幾,聲消無跡,武功癱坐石上,喘之,實是后怕也。
正午間,武功續(xù)行,于叢草亂石林中側(cè)耳徐行,似尋針芥,然耳目心力俱窮,終無所得。欲返之,忽聞嘰嘰聲隱現(xiàn),恐為不實,反復(fù)側(cè)耳,又聞嘰嘰不絕于耳,大喜。目力窮視,觀石崖間,水瀑之處,有一小獸低首飲之。武功喜,持弓滿,射之。然箭于空中,時大風(fēng)揚起,轉(zhuǎn)射瀑中,未中麂。箭中水聲,驚麂,跳去。未果,只得返之。
報之以郡,郡大怒,杖十,嚴限追逼。武功尋數(shù)次,行遍山中,未見麂蹤,不得而返。旬余,杖至百,已然雙股膿血流離,弗能行捕。武功臥于室,憂悶欲死。
武功之鄰,與之交好,游于市,偶見此奇,得以識,告之。武功大喜,往市中,果尋。賈(gǔ)曰:“此獸珍也,需得十金。”家產(chǎn)累盡,尋此禽獸,送于郡。郡大悅,令其歸家,告之曰:“若上有賜,不忘汝功?!?/p>
然時去半載,杳無音信。武功無功,郡亦無升,何至此乎?蓋是仁宗識得此獸,言是鹿中異種,雖奇,然不過其苗裔也,遂無賜。
太和縣騰華高中 高一5班 徐自豪
立足教育教學(xué)陣地 彰顯黨員先鋒模范 —— 六安一中東校區(qū)第四黨支部舉行6月份理論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