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4日,小和這個從小學一年級就靠救助讀書的苦孩子,帶著山里孩子的“土氣”與“寒酸”,帶著鄉(xiāng)親們的期盼,帶著老師的厚望,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缭敢詢數(shù)刈哌M了六安一中的大門,邁出了他立志實現(xiàn)大學夢的可喜一步。
打從小和記事時起,媽媽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爸爸是一個“天上下了雨才知道進屋”的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他不知道什么是母愛,什么是父訓。貧困的生活不但沒有壓垮他的精神,封鎖他的聰慧,反而鑄就了他勇敢、堅強、勤奮、自信的性格。在學校里,成績他是最好的,衣服他是最破的。家里經(jīng)常吃了上頓無下頓,中午放學了,別的孩子回到家挑肥揀瘦,小和卻只好到山上摘點野果什么的充饑。后來,校長吳顯鋒知道了,就經(jīng)常留他中午在學校吃飯菜。冬天來了,別的孩子穿皮戴絨,而他卻還在“甩單”。吳校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找出自己的毛衣線褲給他御寒。
每學期的學雜費都是東拼西湊解決的,學校免一點,希望工程救助一點,老師同學捐一點。暑往寒來,小和靠著驚人毅力,克服了許多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一級未留而且名列前茅地讀完了初中,又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六安一中。
當他接到錄取通知書后,他的臉上沒有其他上榜者的喜悅,他家中更沒有親朋舉杯歡慶的熱鬧場景。有的是媽媽的狂喊亂叫,爸爸的麻木不仁,小妹妹的求學渴盼……
天不生無路之人,正在他萌發(fā)靠賣血實現(xiàn)大學夢的稚念時,他的小學老師吳顯鋒又一次送來了安慰,送來了鼓勵,送來了300元資助款。他的遠房堂叔得悉這一情況也資助了200元。他又忍痛賣掉了家中唯一的一頭小豬和幾只雞,勉強湊齊了學雜費,將就著度過了第一學期。
春節(jié)過后,小和又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吳校長和夫人鮑淑珍老師再次來到他的家中,送來了錢和衣服,并表示要一直資助他到大學畢業(yè),這讓小和吃了定心丸,通過吳校長的多方求助,為他爭取到了共青團金寨縣委每學期120元的特別救助。后來又為他擔保了大學助學貸款,并在最困難時及時送上愛心援助。
在吳校長的親切教導下,在鮑老師的慈母關愛下,在眾多好心人幫助下,小和不負眾望,終于以優(yōu)異成績大學畢業(yè),并進入了杭州某公司上班,后來自己在合肥注冊了一家保險公估公司,做得風生水起,自己訂娶完婚,養(yǎng)育一雙兒女,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贍養(yǎng)老父。但無論何時何地,他的每一點進步與成功,他都要在第一時間與恩師分享,每次回家探親,首站就是拜望恩師。
小和只是吳顯鋒校長愛心助學的一個突出代表。三十年來,他樂善好施,見不得別人有困難,尤其是有困難的學生。像小明、小文、小翠、小潔、小凱、小旺……通過他內(nèi)引外聯(lián),親歷親為,為天堂寨的部分貧困孩子走出困境,無怨無悔地潤物細無聲般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心、智慧和熱情。
(黃 守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