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豆?jié){變綠了!”化學實驗室里,豆腐制作團隊成員正在觀察兩種不同溶液對豆?jié){的聚沉效果。寒假期間,融合物理與化學學科的豆腐制作成了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項目式學習作業(yè)中的一項,醋、檸檬汁、蔬菜汁等材料被學生大膽地運用到豆腐制作過程中。
“新鮮的‘檸檬豆腐’出鍋了,快來嘗一嘗!”3月15日,在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寒假項目式作業(yè)《星系逆航》成果展示“游園會”上,韓一寧(中)端著自己團隊制作的“檸檬豆腐”在賣力地吆喝著?!皺幟识垢彼崴崽鹛鸬男驴诟?,吸引了一大批同學前來品嘗。
“一定要買新鮮的、顆粒飽滿的黃豆?!背欣?,丁兆言(右一)像行家一樣一邊挑選著黃豆,一邊向同伴介紹說,“只有大小均勻、色澤黃亮的豆子,才能做出好吃的豆腐。”
“原來豆腐也愛酸!”在豆腐點鹵現(xiàn)場,豆腐制作團隊成員用化學方程式來分析檸檬酸對蛋白質(zhì)產(chǎn)生凝聚效果的原理。
“為啥我們做的豆腐不成形?”丁兆言和團隊伙伴帶著疑惑走進豆腐博物館,在師傅指導下動手體驗豆腐制作的傳統(tǒng)技藝,用擠壓出多余水分的方法讓豆腐成形。
“今天的豆腐什么味?”媽媽滿懷期待地陪丁兆言一起為家人制作“拌豆腐”。為了制作出不同口味的豆腐菜肴,丁兆言喜歡在家里自己動手反復進行“實驗”。
“為什么平常只能用鹽鹵、石膏來點豆腐?傳說中用豆腐泉的泉水就能直接點豆腐,這是真的嗎?”一拿到與其他“刷題”作業(yè)完全不同的《星系逆航》科幻小說項目式學習寒假作業(yè),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初二學生丁兆言就被其中的“膠體美食大作戰(zhàn)”豆腐制作這個題目給吸引住了。平時就因為喜歡物理、化學學科,愛在家里鼓搗各種瓶瓶罐罐搞實驗的他,下決心一定要把豆腐制作搞個清楚。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山東大學附屬中學嘗試突破傳統(tǒng)假期作業(yè)的模式,打破學科界限,通過項目式學習及學習成果的創(chuàng)意展示,引導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探究學習。
“這不是一份普通的假期作業(yè)?!睂W校項目組負責教師之一楊青介紹說,“這部取名《星系逆航》的科幻小說,由來自9個不同學科的18位教師和30名學生共同開發(fā)完成,在其中的每個星球上均有以小說故事情節(jié)為背景的項目式學習任務?!?/p>
豆腐是丁兆言和家人喜愛的美食之一?!鞍腰S豆磨成豆?jié){,其中的蛋白質(zhì)團粒被水簇擁著不停地運動,聚不到一塊兒,形成了‘膠體’溶液。要使它們變成豆腐,就必須點鹵?!倍≌籽院屯瑢W們查閱資料后發(fā)現(xiàn),點鹵用的鹽鹵主要含氯化鎂,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它們能使分散的蛋白質(zhì)團粒很快地聚沉到一起變成豆腐腦,再擠出其中的水分,就變成了豆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揭開豆腐制作的“謎團”,丁兆言親自買來黃豆磨成豆?jié){在家里觀察、研究。他還和同學一起到齊魯工業(yè)大學的相關(guān)實驗室,用乙酸、檸檬酸、硫酸鈣、氯化鎂溶液等十幾種試劑反復進行點鹵實驗?!拔覀兟犝f濟南市有一家泉水豆腐博物館,就專門跑去親自體驗泉水豆腐的制作過程。這樣在玩中學、在實踐體驗中學,不再那么枯燥,比單純學習理論知識有意思多了!”丁兆言深有感觸地說。
根據(jù)《星系逆航》科幻小說中其他星球的相關(guān)學科主題要求,參加項目式學習的學生們還要通過時間管理計劃、體育鍛煉、“鳥類圖鑒”拍賣會、話劇展演、電影節(jié)頒獎、定向越野尋找藏寶圖等,在兩三個月的時間里“集齊能量碎片,完成星系任務”,最終完成整個《星系逆航》項目式學習全過程。
《星系逆航》只是山東大學附屬中學眾多項目式學習內(nèi)容的一種?!白羁少F的是每個團隊中的每一名學生,都在盡最大努力積極參與項目式學習?!鄙綎|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勇說,“通過項目式學習,打破了學科知識的界限,提升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