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一晃10年過去了,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追求。在懷遠縣包集鎮(zhèn)林西小學校長的崗位上,張云用責任與擔當,建設著美麗的校園;用自己的無私大愛,呵護孩子們幸福成長,甚至改變著殘疾學生一生的命運;用一顆勇于進取的精神,推進教學改革,讓一個村小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她,鑄就了林西小學的靈魂。
林西小學的美麗蝶變
10年前,剛剛走進林西小學的校門,張云就被眼前的情景刺痛了,幾間破舊的校舍,周圍雜草叢生,無清潔水源,孩子們連飲水、洗臉都成了奢望。教學設備簡陋,教學質(zhì)量提升乏力。這一切對于外秀內(nèi)剛的張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前行的動力。她多方努力,一步步改善校園基礎設施,優(yōu)化環(huán)境質(zhì)量。
2010年,一棟2層10間標準化教室建成并投入使用。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用上清潔干凈的自來水,張云采取墊資的辦法,打了一口深水井,供水管道通達每一個教室,結(jié)束了學校到校外農(nóng)家取水用水的歷史。2013年,通過申報項目,林西小學又建起了一棟多功能教學樓,體育室、音樂室、美術室、微機室、圖書室、留守兒童之家、心理輔導室等一應俱全,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云利用多功能教學設備,全面提升素質(zhì)教育。她推出并實施的教學流程是:學生每天開展1小時的體育運動;每周2節(jié)音樂課,1節(jié)品德教育課,1節(jié)實驗課;圖書室每周一到周五全天開放。那朗朗的讀書聲,那悅耳動聽的歌聲,那操場上朝氣蓬勃的少年英姿,讓林西小學一下子有了靈氣。師生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校園文化的精神滋養(yǎng)
提振精神才能鑄就靈魂。張云著力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讓孩子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創(chuàng)辦“紅領巾廣播站”,讓孩子們走進播音室,播報校園新聞,包括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校園環(huán)保、師生攜手共建和諧校園等,不僅推進校園文明創(chuàng)建,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還促進普通話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
更重要的是,張云在2018年將經(jīng)典國學引入校園,根植師生們的心中。每周一和周五的校園操場上,師生們集中誦讀國學經(jīng)典,氣勢恢宏。張云和老師們帶領同學們誦讀國學經(jīng)典,傳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2018年11月,張云組織開展了“林西小學第一屆國學經(jīng)典誦讀比賽”,同學們走上舞臺,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展現(xiàn)走在國學經(jīng)典里的豪邁情懷。
無私大愛滲透慈母情懷
一個叫宋尚尚的女孩總是親昵地喊她“張媽媽”,這是女孩心底的呼聲。那么,女孩與張云有著怎樣的淵緣呢?原來她們不僅是師生,更情同母女。多年以前,宋尚尚從別的學校轉(zhuǎn)入林西小學。細心的張云在班級學習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蜷曲在墻角、沉默寡言的尚尚。張云心生愛憐,經(jīng)過一番了解,張云得知這個女孩子命運多舛,天生患有肢體殘疾、腦萎縮和語言障礙等疾病,因父親再婚,只能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張云對這個苦命的孩子實施特殊關愛,在和班里老師對孩子強化學習輔導和心理疏導的同時,積極尋求民政部門的救助。她一是希望小苗能夠得到肢體上的矯正治療,二是能夠獲的物質(zhì)上的救助。在得知殘聯(lián)可以為孩子提供幫助時,張云踏進了縣殘聯(lián)的大門,陳述了尚尚的艱難處境??墒巧猩幸蚰挲g偏大,身體矯正治療已錯過了最佳時機,但張云為孩子爭取了很多物質(zhì)上的幫助??h殘聯(lián)為尚尚送來了洗衣機、衣物、學習用品和生活救助金,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尚尚的生活狀況。
平日里,張云也經(jīng)常向孩子捐款捐物,整個小學期間,一直為孩子提供衣物和生活用品,默默地傳遞著親情,撫慰她心靈的創(chuàng)傷。如今,尚尚已長大成人,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活歸宿,張云依然關心她,體貼她,提供一定的物質(zhì)和資金幫助,延續(xù)一輩子的情……
“把每一個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愛!”張云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外鄉(xiāng)一對小姐妹來到林西小學就讀。在這對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身上發(fā)生的故事是令人心酸的,父親60多歲了,母親智障,生活貧困,姐姐孫美紅先天性大胯脫臼,走路一瘸一拐的。張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聯(lián)系了幾家醫(yī)院,試圖尋找治療方案,可是幾十萬元的醫(yī)療費讓人望而卻步。但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努力,總是在為孩子尋找治療的機會。蒼天有眼,一天晚上,張云在安徽經(jīng)視“第一時間”欄目看到一則為農(nóng)村貧困兒童免費施行脫臼手術的信息,興奮地一夜沒有睡好。第二天,剛一來到學校,張云就撥通了合肥骨科醫(yī)院的電話,得到醫(yī)院肯定的答復后,張云立即安排孫美紅和他的父親趕往醫(yī)院,并給足了他們往返的路費。2016年6月,小美紅順利實施了免費脫臼手術,并獲得了圓滿成功。美紅回家的時候,張云帶著老師們?nèi)タ此?,給她送去了慰問金,祝福美紅快樂成長。如今的美紅能歌善舞,嬌美的身姿像一只輕盈的春燕,和同學們一起點綴校園美麗的春天。
幸福的孩子是一樣的,不幸的孩子各有不同。2015年,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一位中年婦女背著一個殘障女孩來到了林西小學,希望孩子能夠在這個學校讀書。說實在的,殘障兒童在普通學校讀書,不僅增加教學難度,而且由于孩子行動不便,容易出現(xiàn)摔倒等意外傷害??僧攺堅坡犕赀@位婦女的哭聲,毫不猶豫地留下了這個孩子。原來,小女孩在小時候的一次事故中導致終身殘疾,母親把孩子送到包集附近的林西小學讀書,一是為了方便接送、照顧孩子,二是為了找一份工作養(yǎng)家糊口。
張云對這個名叫李文慧的孩子疼愛有加,學習上,生活上都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小文慧成長在林西小學這個充滿溫馨的大家庭里。
多年以來,張云救助了20多名貧病交加、遭遇寒霜命運的少年兒童,呵護他們脆弱的生命,人們稱她是“春天的使者”。
“讓每一個孩子好好學習,快樂成長是我最幸福的事?!睆堅圃冈l(xiāng)村,守望孩子的心靈,傾盡自己的全部心血詮釋教育的真諦。(王緒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