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從1988年創(chuàng)辦《搖籃報》伊始, 在漫漫愛心助學路上,我邂逅了眾多社會愛心人士,而發(fā)生在他們身上那些讓我感動、難忘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努力前行。同時,把他們的故事記錄下來,也一直是我無法釋懷的心結(jié)?,F(xiàn)在,我就用笨拙的筆,把他們的故事一一分享給大家,也算是對他們辛勞付出的感恩與回報吧!
1994年6月2日,《中國青年報》第二版頭條以醒目的標題《大山里的‘總編輯’》為題,報道了我創(chuàng)辦《搖籃報》的艱難歷程,不久就接到了全國各地眾多愛心人士的來信,并于次年暑假應北京兒童文學作家、收藏家張登魁的邀請,帶著周麗、黃江兩位小記者到北京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觀光旅游活動。在張登魁先生家里的幾天,是我人生歷程中最難忘的節(jié)點,我不僅“零距離”結(jié)識了一個令我敬仰的老前輩,更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
一、用心收藏。
張登魁老先生是一位1945年參加革命1947年參軍的老革命,曾任《鐵道兵報》社副社長,離休后享受師級待遇,住北京金溝河路總政干休所。
他曾患腦血栓導致行動不便,組織上照顧他,讓他住一樓。走進他的家,第一印象就是大而簡樸。那是一套五室兩廳的大房子??蛷d里擺著兩組老式的沙發(fā),主臥室除了一張舊木板床、兩個大木柜以外,沒有什么其他的擺設(shè)了。綠色的被子、床單還是部隊發(fā)的“老古董”,正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最真實的寫照。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他的兩間收藏室,一間里面擺滿了各種酒瓶,什么人頭馬、XO、茅臺、五糧液、二鍋頭、洋和大曲,國內(nèi)外高中低檔,洋酒國產(chǎn)酒,各種酒瓶應有盡有。另一間收藏室里就像是擠得滿滿的圖書室一樣,除門以外,四周和屋中央都擺滿了書架,每一個架子上都整齊地擺放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用掛歷包裝的大木匣子,直頂著天花板了。每個木匣外面分門別類地寫上收藏的品名、類別、時間、地點。
張先生收藏共有七花八草九方圓九大類。七花即:郵花(郵票)、火花(火柴盒商標)、歷花(小日歷卡片)、苦花、(在艱苦年代使用的各種票證)、甜花(糖果包裝紙)、毒花(煙盒商標)、封花(趣味封);八草是有紀念意義的植物標本;九方圓即各種郵戳。他把這些收藏品編成六百多個版面,合上為一折,打開成一個展框。他經(jīng)常背著這些藏品到展覽館、課堂、會議室、活動室、家庭免費展出百次,不僅受到孩子們的歡迎,還得到了張愛萍、孫毅將軍、電影表演藝術(shù)家趙子岳等眾多關(guān)心下一代的老同志的鼓勵、肯定和支持。
他收藏的有楊靖宇將軍吃過的草根標本,有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放的防毒氣證,有慰問志愿軍戰(zhàn)士的小糖紙,有中國乒乓球外交“小球推動大球戰(zhàn)略”的報紙、圖片、郵票等等,不一而足,他如數(shù)家珍,一一向我們介紹,讓我這個“山巴佬”目不暇給,只有張大嘴巴不停“嗯哈呀”的份。他為了接待我們?nèi)齻€,還特地研究了金寨縣的革命史,盛贊金寨為新中國革命的巨大貢獻,并說為老區(qū)的人民做再多的好事都是應該的。當年中國郵政局發(fā)行了一套八月桂花的郵票,張老先生在《金寨文史》上看到《八月桂花遍地開》是南溪羅銀青創(chuàng)作的,于是,我遵照他的吩咐,請黃守燁老師用隸書工整地在信封上抄上《八月桂花遍地開》的詞曲,請金寨知名畫家洪志準老師在信封上作畫,再于八月十五這一天專程跑到南溪鎮(zhèn)郵電局郵寄,而且一定要蓋上當天的郵戳,由此可見他的收藏是何等的用心良苦??!
他訂閱了大量的報紙和雜志,每天送報的一來,他就拿起剪刀“咔咔”地剪過不停,把他認為有價值的文章分門別類地放好,還不惜重金四處收藏外行人認為不值錢的東西。他的收藏原則是只進不出,那枚朝鮮戰(zhàn)場上被彈片炸飛了一個小缺口的小糖紙,有人出價四十萬他都不賣,他說所有收藏品在他故去后悉數(shù)捐給中國軍事博物館,包括他收藏的每一期來自“將軍縣”的《搖籃報》。
二、潛心創(chuàng)作。
看了張先生寫的《帶響的弓箭》《南瓜生蛋的秘密》《鎖金峽》等一大批兒童文學作品以后,從內(nèi)心里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兒童文學作家。其代表作或拍成多種形式的電影,或被改編成一版再版的畫冊,或被翻譯成日文、俄文、朝鮮文等,影響深遠。
張先生離休之后,創(chuàng)作了近百萬字的五卷《金猴邀請賽》。為把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融為一體,他收集資料達五百萬字,走訪譚幫杰等三十多位哺乳動物學家、鳥類學家和魚類學家。為寫好動物與軍事這個專題,他去過空軍、海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院等十幾個單位求教。為寫好與動物、藝術(shù)、醫(yī)學、航空、航海、體育、設(shè)計有關(guān)的章節(jié),他還走訪了許多地方單位,數(shù)易其稿。
在離休后的十幾年里,張先生一直擔任幾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和顧問,僅400人以上的大型報告會就講過80余場,走訪800多戶次,給外地孩子寫信一千多封。我們還沒去,他的工作日程就一直安排到了八月十五日。七月十二日至十八日接待我們和深圳、上海的來訪師生,十九日至三十一日作題為《把標桿定在千秋大業(yè)上》的報告,接待來訪,八月一日至十五日參加西柏坡夏令營。
三、吝嗇自己。
張先生對自己十分吝嗇,不吃煙,不喝酒,不下餐館,不上公園,出門就騎自行車。早餐一袋炸菜一個大饃一碗中草藥拌玉米粥,中餐一碗飯一盤青菜,碗上還是一碗藥拌玉米粥。一日三餐,如此簡單,猶如苦行僧一般。一只破了的塑料水瓶,用鐵絲和膠帶、皮線纏了又纏,裹了又裹,就像一個看不到頭臉的重傷員一樣??伤麑⒆訁s是一擲千金。十年資助一百八十多名兒童,僅邀請我們?nèi)吮本┮恢苄芯突ㄙM數(shù)百元。他把省吃儉用的錢幫助了別人,卻不要別人的絲毫回報,對接受幫助的單位和個人有言在先,約法三章,不收取報酬,不接受禮物和錦旗及表揚信。
1995年,他每月離休金是兩千多元,女兒每月孝敬他一千元。他的開支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用于收藏,三分之一用于捐贈,三分之一用于生活和吃藥。
四、吝嗇他人。
我們走進他家門之后,就必須一切聽從他的安排。哪一天到哪里去玩,他都作了安排和部署。他說:“你們是山區(qū)老區(qū)的人,來北京,天安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故宮、國家博物館、長城、十三陵、圓明園、天壇是必去的;你們是老師和學生,天文館是必去的。其他的地方就不要去了,去花那些錢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天安門城樓也不要上,上一下就花二十塊,多不劃算,在下面看跟上面看沒有多大區(qū)別?!庇谑牵覀兙桶凑账?guī)劃的旅游線路走,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們每天出發(fā)前,他把提前準備好的裝在大塑料瓶里的涼開水、一元錢一斤的大饃、5毛錢一袋的北京牌方便面,用方便袋一一裝好交到我們手里,并一一囑咐:不要在外面買吃的喝的,更不要買那些沒用的紀念品,也不要請別人照相,門票能省則省,可去可不去的堅決不去。
晚上回到家,他炒雞蛋和肉絲為我們改善生活。吃飯時,不讓掉一粒飯粒。黃江當時才上二年級,吃飯有撒飯粒的毛病。他一邊撿起飯粒吃了,一邊用指頭敲著桌子嚴厲批評道:“你們是革命老區(qū)來的孩子,怎么還掉飯粒?太不應該了!”黃江嚇得趕快離開桌子,把掉的飯粒一粒一粒地撿起來吃了。自此他還真改掉了撒飯的壞習慣,每次都是“光盤行動”。洗澡也是要限制時間的,每人最多只能洗三至五分鐘,而且只能盆浴,不準淋浴。洗澡的水不準倒了,要用來拖地、沖馬桶。他說北京是缺水的城市,不能浪費水,浪費就是犯罪。
張先生把一張張要來的或撿來的各種掛歷當成包裝紙,包裝他的收藏匣。一天晚上,他指著一張掛歷上的明星照片對我們說:“我們要追英雄星,科技星,不要追什么這明星那明星的。因為只有英雄才能衛(wèi)國,只有科學家才能強國。那些打打球、唱唱戲的人就能讓國家變得安全了強大了?不管她是什么明星,到我這兒,只好讓她為我的收藏事業(yè)作點貢獻了!”說完,我們不禁一齊哈哈大笑起來。
北京回來后,我仍然按時把《搖籃報》寄給他,他仍然按時給周麗同學寄來學雜費和生活費,他還寄來50本新作《張登魁收藏留言--草木情》,說是贈給學校圖書室的。后來,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收不到他的回信了,也打不進干休所的電話。2004年我送兒子到北京上大學,專程到五棵松去找他,已物非人不見,無處尋覓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雖然現(xiàn)在不知他是否還健在,但他對我的影響和教育卻是深遠的,無處不在的。敬愛的張老,您是我心中永遠的英雄,永遠的明星!我經(jīng)常為您祈禱,為您祝福----生命不竭,豐碑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