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幼兒園上學時間,安徽肥東大雨滂沱,該縣實驗幼兒園(御景部)近30名教師為了不讓學生淋雨,自發(fā)集合在一段40米長的露天路段為學生撐起雨傘,在雨中整整堅持了一個多小時,撐出了一條“愛”的道路。
這一撐,撐起了一種職業(yè)美德。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為教育樹立了兩個偉大的目標:使受教育者聰慧,使受教育者高尚。所以,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道德水準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能夠迫使每個學生去檢點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和管住自己的那種力量,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豐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教師只有當他的眼里有完整的學生,把關乎學生健康、安全與幸福的一切看在眼里,放在心上,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這一撐,撐起了一份師者情懷。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一個有情懷的教師首先一定有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共情體驗和悲憫情懷,在面對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難時,時常能夠反問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就像肥東縣實驗幼兒園御景部的老師們一樣,在滂沱大雨中,若兄長,似父母,選擇自己渾身濕透,呵護學生周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往往蘊含著世上真情、人間大愛。而教育的生活本身就是熱愛的生活,無限的熱愛對于自然,無限的熱愛對于人生,無限的熱愛對于云星日月、花鳥魚蟲,無限的熱愛對于四季輪換、時代更迭,同樣還有無限的熱愛給予純真可愛的學生。
這一撐,還撐出了一份敬業(yè)友善的核心價值。教育是知識和文明的傳播,更是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傳遞。一切教育手段、形式、載體的核心,終將歸于情感的傳遞,這是教育久遠而宏大的終極旨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給他什么樣的教育。我們知道,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對學生而言身教比言傳更重要。撐傘的教師們傳遞出的熱情、責任、友善,以身體力行的方式推動了孩子們基本人格、基本道德、基本情感的養(yǎng)成,就如同培養(yǎng)學生“面對一叢野菊花而怦然心動的情懷”一般,而身處其中的孩子們又會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逐漸成為和他們的老師一樣擁有熱情、主動擔責、與人為善的人,在生活中繼續(xù)保持和傳遞這份價值導向,這大概就是錢穆先生提出的——格心,去領悟、去感覺、去叩問,去傳遞,甚至去升華。
一場大雨,讓我們觸摸和見證了有溫度的教育,讓我們對教育的核心是“人”、關鍵是“愛”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受,但愿能在大雨中為學生“撐傘”的教師越來越多。(楊強勁 上海市松江二中教育集團九峰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