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安徽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學校職業(yè)安全健康團隊青年教師穆敏、碩士研究生李兵為第一作者,袁亮院士、陶欣榮教授和王建華教授共同為通訊作者的研究論文“Coal dust exposure triggers heterogeneity of transcriptional profles in mouse pneumoconiosis and Vitamin D remedies”在毒理學國際Top期刊《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期刊在線發(fā)表。(出版日期:2022年1月20日,卷:19,期:7)(中科院一區(qū),2021年影響因子(IF):9.416)。
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shù)分析發(fā)現(xiàn)9個月煤塵暴露小鼠肺組織細胞譜系出現(xiàn)明顯的異質(zhì)性,煤塵暴露后一群高度活躍的肺泡二型上皮細胞HAAS增多(HAAS表達肺泡表面活性蛋白),但與正常的肺泡二型上皮細胞AT2相比,其抗菌活性物質(zhì)表達減少;巨噬細胞數(shù)量增加并向M2極化,發(fā)揮抗炎促修復作用;一群CD206和嗜黑素(MLPH)雙陽性細胞被鑒定為煤塵誘導的M2型巨噬細胞的獨特亞群,在維生素D干預后顯著減少。研究揭示探討了長期煤塵暴露誘發(fā)肺纖維化反應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為合理補充維生素D3作為預防和輔助治療煤肺病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上述研究成果得到了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No. KJ2019ZD13, No. KJ2019A0131, No. KJ2019A0132)、中國工程院咨詢研究項目(2019-ZCQ-8)等項目資助。
據(jù)悉,安徽理工大學職業(yè)安全健康團隊成立于2017年,團隊圍繞袁亮院士提出的煤礦粉塵防控與職業(yè)安全健康科學構(gòu)想,在團隊骨干、學校特聘教授王建華帶領(lǐng)下,把粉塵誘導肺部炎癥/纖維化等作為重要研究方向,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取得系列成果。近兩年來,團隊以安徽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在《Toxicology Letters》(中科院二區(qū),2021年影響因子(IF) 4.372)期刊上發(fā)表職業(yè)健康領(lǐng)域相關(guān)研究成果2篇(A suitable silicosis mouse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repeated inhalation of silica dust via nose, 2021,353:1-12;Necroptosis in pulmonary macrophages promotes silica-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mice, 2022,355:150-159),授權(quán)中國發(fā)明專利1項(一種矽肺病小鼠模型的制備方法. ZL201910793141.6),初步建立了基于理工醫(yī)多學科交叉融合,具有一定研究特色研究隊伍。
(周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