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全面深化資助育人改革,堅持“助學”“筑夢”“鑄人”相結合,打造資助平臺,豐富工作內涵,提升育人水平,逐步形成了“經濟幫扶、道德浸潤、素質拓展、人格養(yǎng)成”的四位一體資助育人新模式,不斷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的精細化和科學化,實現(xiàn)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他助”到“自助”到“助他”轉變,資助育人工作取得實效,在潤物細無聲中,助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
精準聚焦:健全體制機制
會計學院現(xiàn)有在校在籍建檔立卡學生152人,四類學生114人,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百余人。為做到精準認定、精準資助、精準發(fā)放,學院進一步細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措施,健全家庭經濟困難認定工作機構,根據(jù)實際情況動態(tài)調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和條件,嚴格規(guī)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條件。通過輔導員走訪調研、談心談話等方式,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準度。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電子檔案,實行動態(tài)管理,打造“全員覆蓋、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助困網(wǎng)絡。
創(chuàng)新方式:加強人文關懷
會計學院在做好學校相關資助工作同時,還在貧困生資助方式和資助情懷方面進行探索,多措并舉,為貧困學子送去溫暖。本學期學院開創(chuàng)“三暖項目”——暖冬、暖學、暖途,從不同角度、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資助項目?!芭表椖繛閷W院20余名孤兒、殘疾和家庭經濟特困學生送上暖冬毛毯,以抵御寒冷的冬天;“暖學”項目將學院30名家境貧寒的考研學子召集在一起,學院領導和輔導員為他們答疑解惑、排憂解難,并發(fā)放“備戰(zhàn)”必需品;“暖途”項目為20名來自新疆、甘肅、黑龍江、內蒙古、貴州等地返鄉(xiāng)路途遙遠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返鄉(xiāng)路費補助,溫暖他們的歸途。來自2020級財管3班的爾夏提·烏布力同學表示:這一紙車票,在過去也不過是通往家鄉(xiāng)的一張“通行證”,但在今天,卻承載了沉甸甸的愛。帶著這份溫暖,我將從祖國的中東部,跨過經度、橫穿中原,回到西部家鄉(xiāng)——和田。學院給予的路費補助,為我和我的家庭減輕了負擔,也使我遙遠的歸家路不再遙遠。
道德浸潤:堅持育人導向
在做好經濟資助的基礎上,會計學院積極開展“資助教育”系列活動,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成長動力,從而引導其實現(xiàn)自助與助他。在獎學金評選發(fā)放環(huán)節(jié),完善綜合測評體系,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創(chuàng)新發(fā)展、社會實踐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在國家助學金申請發(fā)放環(huán)節(jié),深入開展勵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意識。在國家助學貸款辦理過程中,深入開展誠信教育,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風險防范意識和契約精神。在基層就業(yè)、學費補償貸款代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國家資助等工作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yè)觀。
人格養(yǎng)成:深化資助成效
會計學院將資助育人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和各項主題實踐中,培養(yǎng)受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學院官網(wǎng)、官方公眾號、易班等平臺,以生動活潑的圖文、視頻立體展現(xiàn)優(yōu)秀學生風采。《我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維族貧困學生外力·麥海木赴藏戍邊》《以夢為馬,一葦以航——會計學院兩名女生攜手支教援疆》閱讀量近千人次,同時,學院還舉辦“感恩資助,勵志成才”主題征文活動以及演講比賽,近百位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整理編印了《我們都在陽光里——會計學院2020年度資助育人征文選編》,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強化資助育人成效。(張 莉 吳曉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