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太湖縣徐橋鎮(zhèn)橋東小學將“課后服務”作為其政策落地的主要抓手,精心構建多樣化的延時服務模式,不斷優(yōu)化課后服務質量,讓教育更有溫度。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為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匹配家長朝九晚五的作息模式,同時避免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完善相關工作制度。各年級班主任也在學校召開“課后服務”專題會議后,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工作。在班級群里下發(fā)通知,同時將印發(fā)的《致家長的一封信》發(fā)放到學生家長手中,力保班級內的所有家長百分之百知曉并理解其相關政策,加強宣傳,讓家長了解、放心。
二、多元課程暖人心
學校學生延時服務參與率百分之百,這對于師資匱乏的鄉(xiāng)村學校,無疑也是一種挑戰(zhàn)。但學校另辟因材施教的的課后服務工作思路,全員參與,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和教師的個人特長去設置課程,逐步讓活動內容豐富起來、讓活動氛圍活躍起來。
1、基礎課程的“暖心行動”
落實“雙減”要求,作業(yè)管理是關鍵。但因其學生家長文化水平參差不齊,不能給予及時輔導,所以學校將基礎課程輔導列為課后服務中心的主要內容,但堅決執(zhí)行“三不”承諾。
2、個性課程的“暖心行動”
學校根據老師的特長設置了多元化的特色課程,如:
特色1:書香長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學校每周三、周五的課后服務,輪流由兩個年級去圖書室進行集體閱讀,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徜徉。
特色2:剪紙進課堂:為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情趣,充分感受創(chuàng)造的魅力。學校于每周四的課后服務,將學生按低、中、高年級分組,輪流上手工剪紙課。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的一些特別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不僅美化了學校的八大功能室,同時也定期擇優(yōu)在學校的櫥窗展出。
3、學生擇課的“暖心行動”
學校先后成立了籃球、足球、下棋等興趣小組,在學期初,各班主任根據班上學生的自主選擇,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平臺。
(太湖縣徐橋鎮(zhèn)橋東小學 張婷)